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拙见引玉2 |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要素:“中国味道” |
——独特的味道记录与再现 |
|
记得在托儿所发的小本上第一次写自己名字时,不是在写是在爬,全力以赴爬出来的,笔划没爬错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只是觉得格子咋这么小呢,咋装不下呢,都爬到外面去了。爸爸却说“爬字儿”的“味道有意思”,他也写不了。那时起知道了“写”是可以说“味道”的。 语文考试让我知道了错白字是不能提及“味道”的,每天悬腕悬肘地记笔记做作业让我慢慢知道了“写”是“能出味道的记录与再现”。 中国书画也可以说是让全世界品尝的“中国特色味道”,是“仅仅品尝味道”还是“更要品尝味道里的故事”,其结果是不会局限于国籍、性别、年龄、地位、学历等等的、而是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内涵的认知理解和喜好差异,还有个性追求的不同与反复尝试的实践与总结才能得出的、会因人而异的、经过比较之后方能明确的、可变的结论。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独特的文学性平面美术——诗书画一体的“写意传神味道”所谓:“书为心画”,“画为心书”,又曰:“书画同源”,“诗书画一体”。 与没有文字的、以视觉的一视点或多视点的、明暗色彩对比为主的,或忠实再现、或分解拼叠、或极致简化的离物图案的、形象技巧美为中心的其他平面美术(不包括附加文字的版画、漫画、广告、商标,图案等)相比较,中国书画可以说是以表现人的主观内心情感为主的、以汉字的文学性及书写线条为基本构成的、以形写意、笔触一致、形神俱活、生动传神的“诗书画一体”的平面美术。 艺术也可以说是经过欣赏者内心比较后自己中意的“中意味道”。 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中国书画的“中国味道”比的不是像打印的软件字体或摄影照片的那种照搬味道,也不是像手工织锦刺绣的那种工艺费时味道,可见如何选择“比较的着眼点”是左右中意度的关键。 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使作者主观内心情感再怎么激流涌荡波涛翻滚,若是不想说,或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的话也是竹篮打水孤苦自尝,可知“主观目的与客观技巧”是比较中国书画的“中国味道中意度”的关键着眼点。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独特的主观目的点睛——诗词字句立意的“个性以人为本味道”小时候看过一幅《驴尾晃名画》的漫画,也听讲过《知音》的传说,一直在脑海里盘旋缠绕至今未去。 驴尾摇晃出来的“晃迹”当然可以说是具有视觉共通性的画,当然也可以被观者中意为美画;伯牙的琴声当然可以说是具有听觉共通性的旋律,当然也可以被听者中意为美旋律。虽然这种“唯技巧美”因其视觉听觉共通性而直接影响欣赏者的感官,但这种“见技忘意”的中意却忽视了人为的目的性,也可以说是在中意于“耍把式玩技巧”。 伯牙用美的“峨峨”及“洋洋”的技巧目的是在于表现其“志在高山意在流水”,不是仅仅中意于“峨峨”及“洋洋”的“唯技巧美”,而是更中意于美技巧的“峨峨”及“洋洋”对“伯牙所念-志在高山意在流水 ”的目的的生动传神的表现。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知音-钟子期”也不仅仅是中意于“峨峨”及“洋洋”的“唯技巧美”,而是更中意于用美的“峨峨”及“洋洋”表现出的对“志在高山意在流水”的伯牙目的的传神生动,还有与伯牙的“志在高山意在流水”的内心世界的共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没有目的的技巧可以说是“有技没意”,反之没有生动地表现出目的的技巧则是“有意没技”,只有对目的能极致表现的技巧才是“意技互体”乃至“意技化育”的传神,才使技巧具有了其真正意义。 中国书画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人为”的、目的明确的视觉语言。 与其他平面美术不同,无论是作者自作或是拜借他人的诗词字句,中国书画的汉字立意占有决定性的空间。汉字的文学艺术性立意表现的“以人为本味道”不仅有文字语言的视觉共通性,同时还有因汉字的象形特征而展现的汉字独有的形象视觉艺术性,更兼有用汉字表达的明确的目的性,它是中国书画的作为灵魂的固有组成部分,是观者比较“以人为本的中国味道”时最重要的“决定性大味道”。 低俗无聊,荒诞怪异,无知搞笑,低迷颓废,模糊含混的猜闷儿出题,语无伦次的昏醉发烧漫骂肆意,或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强加附会等哗众取宠的“立意”乃至“意技互体”、“意技化育”,应该是不属于中国书画的态度范畴的。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独特的黑白对比技法——惜墨如金留白平面的“个性阴阳互体·化育味道”相对于其他平面美术的以“满的、色彩对比”为主,中国书画是以惜墨如金的“留白的、黑白对比”为中心去书画心中的乾坤。 “满的色彩对比”当然可以被中意为“写实,色彩绚丽,内容丰富”,同时亦可谓“照搬,俗气,抑闷”;“留白的黑白对比”当然可谓“不写实,单调,内容简单”,同时亦可被中意为“感受,雅,透气”,等等。 中国书画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透过物象的表象去掉杂质干扰的、捕捉和表现物象本质感受的、有形象外空间的“留白形象”,也是以阴阳理论表现内心世界的阴阳互体、阴阳化育的意里乾坤。同时,黑墨和白纸更是起源于中国的、最代表中国特色的“主味儿调味料”,连“主味儿调味料”的黑白对比都不用的话应该也出不来“中国味道”吧。 作品平面越长方,平面的可利用空间就越大,也越容易留白;反之,越正方就越小,留白也越难。历来传统书画作品尤其是书法极少用斗方纸,除了古式房屋厅堂的结构影响以外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观者可以用斗方的作品作为比较“阴阳互体·化育味道”的平面极限。 同时,平面作品是常人肉眼的视野对象,当作品整幅展现在视野六分之一左右的中心视野以内时,可以“定眼看整体传神,动眼看局部字技”,是否具有整体与局部的同时视野清晰度也是一个比较“阴阳互体·化育味道”的视野极限。 以黑白对比为中心的留白平面可以说是多少大小、湿干浓淡、疏密聚散、匀杂空满、孤立分家与顾盼连贯、干扰排斥与协力融合等等矛盾处理的结果。视野清晰、主次分明、一体统一、干净透气的“阴阳互体·化育味道”可以说是观者比较矛盾处理能力或明确思想活动的一个着眼点。 中国书画也可以说是用肉眼的视野清晰度来表现思维清晰度的内心形象。中国书画不是边走边看每看都是零件城砖的字典长城,也不是常人视力以外的小点排列成的视力表。无法在肉眼中心视野内完全展现其作品整体形象的“巨作”,或没有整体与局部同时清晰度的“微作”,其作品可以说是已经失去了作为中国书画的形象观赏价值、或者可以成为束之于高阁的收藏或确认局部技法的参考资料吧。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独特的造形神会技法——似与不似之间形象的“个性生命力味道”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已道尽以人为本的中国书画的形象塑造的真谛,谨此引用以为自勉。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独特的汉字书写技法——一笔到底线条的“个性身心状态味道”与其他平面美术的无所不用的“做”相比较,中国书画是“写”出来的。以书写篆隶草结字的汉字为中心的书写线条可以说是变化最丰富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最能体现书写时个性化身心状态的造形技法,也是观者比较“身心状态味道”的基本技法着眼点。 如何记录与再现“写”是离不开水,毛笔,宣纸的组合方式而又各有所好的。 水有清晰地记录与再现包括静止与间隔时间的“写”的状态的可能性(详见拙笔《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先天优秀载体:“水”》);笔有兔狼羊的硬软不同,若论含水量大表现丰富时羊毫长锋可为其首;纸有生熟皮棉之分,若讲写的状态清晰度时棉料绵连可为其冠。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所求各异风格也自不同,若是想比较“写”的不可重复的极致的书写状态时,观者可将同为羊毫长锋棉料绵连的淡墨书法作品作为一个高解像度的状态着眼点。(参见拙笔例) “写”可以分为以“实用性造形”为目的的、一般常说的“写字”描摹,还有以“兼有审美追求的实用性造形”为目的的、作为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的书法“有笔”。除了无师自通才高仓颉的造字新神,一般的“有笔”都是经历了临摹、比较、尝试个性表现的反复过程后才能形成的“有笔”。 形成“有笔”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对个性的涂面膜和洗面膜的过程。“有笔”是喜好不定的乱炖,还是拼凑各家衣角的百衲衣;是离开范本就无措的尴尬,还是复制名门的宗派传承;是因篆隶草结字或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题材不同而各异的千手观音,还是不拘题材而有统一成熟个性风格的独立,等等。可以说“有笔”的风格是观者在具有古今中外的庞大的数据库内存的基础上才能去比较的,由继承度与创新度构成的“个性味道”的着眼点。 “有笔”是形象塑造的手段。 由于只能看局部不能看整体的造形能力不成熟,或因局部独立技巧大于整体形象顾盼连贯的主导思想的影响,若塑造完成的整幅平面形象不形象不传神的话,即使局部的每个字或物象的每个零部件再“有笔”也只能说是“有笔无形”。 若整幅的汉字形象是由篆隶草结字以外的,没有被学术资料认可的错白字组成的;或整幅的物象形象是由只有一般人类以外的眼睛才能辨别的物象形象的话,即使再“有笔”也是进入了白石老人所说的“你当世人都是睁眼瞎吗!”的“欺世”的态度范畴了。 中国书画是“诗书画一体”的写意传神形象。书写线条的“有笔”是笔触一致字画互体地、贯穿诗的汉字形象与画的物象形象,使字画化育成为一个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统一整体的贯穿络脉。 “有笔的极致状态”可以说是从起笔开始至落款完后收笔结束,一直保持的无重笔的笔落神即定的、笔断意相连的一气呵成的“一笔到底”的统一状态。诗的汉字形象与画的物象形象可以说不是“写字”描摹地“书”出来的,而是用一致统一的“一笔到底”的身心状态自然“撑”出来的形象。因此中国书画也可以说是一个“以形写意、笔触一致、形神俱活”的、“不可复制的极致的身心状态”的形象。“个性身心状态的味道”是观者比较“极致状态”的特色着眼点。 “笔触一致”不仅是“一笔到底”的身心状态的一致统一,也是用笔技法的“一笔到底”的客观体现,还有整体与局部的中心视野内的同时清晰的视觉感触。中国书法的“一笔到底”可谓是用笔技法的常识(参见拙笔例);国画除工兼写以外的,用小笔写大字或大笔写小字的“一笔到底”也是用笔技法的应当(参见拙笔例);“一笔到底”表现的信息量可以说是比较“笔触一致”,即组成整幅形象的各个零部件的不分家度和顾盼连贯度,还有身心状态的时间次序统一度的,即“诗书画一体”的整体形象一致性及视野清晰度的着眼点。 “写”一笔就蘸一下墨的只有开头没有接续的状态;美人儿改张飞的重笔不满意状态;隔一天或几天“写”一笔的间断断片状态;在竖立画板上用毛笔的油画,素描状态;拿小笔当鼓槌,搬大笔当拖布的舞蹈状态;乃至使用“写”以外的其他手法的“做”的状态,等等不及或疲劳或工艺,应该是不属于“写”的极致的身心状态吧。 |
齐红茶系列大写意中国书画印拙笔例:
|
拙见引玉 在现今照片视频信息满天飞,自动渐渐取代人工,屏幕逐步取代纸面的时代里,如何取舍品味中国书画的“中国味道”及“味道里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比较和选择。 在此谨将鄙人一己之心中所爱的中国书画的“中国味道”,以目的的“以人为本的立意”及技巧的“阴阳互体·化育的留白、贯注个性生命力的神会造形、极致身心状态的一笔到底线条”作为选择比较的着眼点列与好友,以添饭后茶兴。 由衷祝愿祖国传统书画艺术百花齐放,辉煌永久! 谨为鄙人之拙见引玉,若能得方家教正,幸甚! 2017年3月吉日,齐红 拙笔例参考: “一笔到底”之拙见如下: 一气呵成:身心状态的一致统一。 一个笔风:严禁重复用笔的,不因对象不同就运笔风格巨变的,具有稳定性的个性运笔风格的一致统一。 一支笔:不是细线换小笔粗线换大笔的多笔换用,而是一幅作品的所有笔划无论粗细都仅仅使用同样大小的一支笔来完成的统一一致。 一次墨:极端地说就是蘸一次墨一直用到干为止。 力透纸背:平放宣纸书写可充分利用水往低处流的水性而完全畅达笔力。 |
拙见引玉1 拙见引玉3 |
齐梦章 (1937-2011年) ● 简历 ● 大写意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文人画水墨画山水画花鸟画国画)画风 ● 大写意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文人画水墨画山水画花鸟画国画)画廊 1 ● 大写意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文人画水墨画山水画花鸟画国画)画廊 2 ● 艺术活动 ● 获奖 ● 所藏者简介 |
Copyright (C) Qi 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